暑假期间,如何变美、怎样变瘦,成了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话题。“美丽经济”成了消费热点,甚至有不少青少年走进医美机构塑形整容。
爱美之心,人皆有之。医疗美容满足了部分人群改善容貌的需求,本无可厚非。但现实中,一些医美机构刻意制造“容貌焦虑”,通过各种方式刺激消费者进行消费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年发布的典型案例中,有的医美机构违反法律规定,对其药物产品功效做虚假、夸大宣传;有的假冒三甲医院,从业人员自封名医名师、号称有专业医疗资质非法营业。青少年发育尚未成熟,脸部轮廓和体型都没有完全定型,一旦整形美容手术产生负面影响,很有可能会留下不可逆的烙印和创伤。如何避免出现“美容变毁容”,让医美服务更加规范,是医美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绕不过的问题。
医疗美容,“医”字当头。和医院一样,开展医疗美容项目的机构需要具备专业资质,开展的项目只能限定在许可范围内。近年来,我国持续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。从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印发《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》,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《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》,再到各地纷纷对医美行业违法违规经营行为重拳出击,相关职能部门、相关地区不断加强医美行业监管,彰显了严厉整治医美市场乱象的决心,有助于更好规范市场秩序、保护消费者权益。进一步完善监管长效机制,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,不断提升行业规范发展水平,才能逐渐形成成熟、诚信、友好的医美市场环境。
图源人民日报
调查数据显示,我国医美市场规模已达千亿元。“美丽经济”的快速发展,反映了部分消费者审美的变化,也意味着公众对整形包容度的提升。需要注意的是,虽然现代社会对整容的心态越来越开放,但追求美还是应该保持基本的健康、理性心态,对于什么是美不能听凭商家宣传来定义。“短长肥瘦各有态,玉环飞燕谁敢憎”,审美本就是主观感受,任何人的美都是独一无二的。医疗美容只是一种医疗技术手段,再好的技术也只能起到改善作用。相比认定“整得好看就能走上人生巅峰”,在内心建立健康的审美观、理性的消费观、积极的价值观,通过努力拼搏、奋斗实现的美丽人生将更为持久。
美绝对不是千人一面,更不应该以健康为代价。对于消费者而言,选择医美机构,重点要看其资质是否齐全,医疗服务是否有口皆碑。医美机构把好服务质量关,部门监管始终在线,医疗美容行业才能在理性、规范的轨道上平稳运行,实现更加健康、更可持续、更为长远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