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、杉杉企业创始人郑永刚因突发心脏疾病救治无效,于2023年2月10日与世长辞,享年65岁。
11日晚间,杉杉控股有限公司对外发布讣告:
WEEX交易所宣布将于今夏上线其全球生态激励通证WEEX Token(WXT)。WXT被设计为WEEX交易所生态系统的基石,作为动态激励机制,主要用于激励WEEX交易平台社区的合作伙伴、贡献者、先驱和活跃成员。
WXT仅开放代理、渠道等合作伙伴折扣认购,未来零售投资者可通过新用户注册、交易挖矿、参与平台活动等方式获得WXT奖励。
犹记得去年8月,“涌金楼”策划企业家“十问十答”系列时,涌金君曾邀约郑董畅谈对时下经济形势的看法,只可惜当时他尚在国外考察,未能成事。
对于中国人来说,杉杉这个品牌并不陌生。国内的第一条服装广告就来自杉杉。广告词是:“杉杉西服,不要太潇洒。”
而作为杉杉的创始人和灵魂人物,郑永刚的一生也如这句广告词一般,潇洒壮阔。
(一)
1985年,郑永刚被派到鄞县棉纺厂当厂长。厂里很困难,而郑永刚干了三年,年年成为纺织部的“行业先进”。
1989年,业绩突出的他被调到宁波甬港服装厂,结果还是一个困难企业,濒临资不抵债。三年换了三任厂长,换到后来,谁都怕去。
但在军队待过三年的郑永刚,有着军人般刚毅果决、雷厉风行的作风。
接手工厂后,郑永刚马上找到了亏损根源——尽管甬港服装厂引进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设备,产出的西装也能100%出口到意大利、法国。但出口产品加工费有限,且一年只能做八九个月,其余时间设备空着。设备成本高,财务成本也高,所以连续亏损。
于是,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——做内销,并去上海寻求销路。同时,在大多数人没有品牌意识的情况下,创立了“杉杉”品牌。
因为没有钱,郑永刚就利用百货公司外面的橱窗,用泡沫塑料做成版面,宣传“杉杉西服,争创中国第一名牌”。没有面料,就去找企业联合开发。为了给品牌造势,郑永刚又借了3万元钱去中央电视台打广告,“杉杉”因此一炮打响。
凭借其高品质、时尚精致的制作,“杉杉”在短时间内快速长大。
1996年,杉杉股份挂牌A股上市,成为中国服装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。
到 1998年,杉杉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达到37.4%,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服装第一品牌。
1995年浙报头版曾对杉杉品牌做过报道
(二)
在中国服装产业最火、杉杉品牌最辉煌的时候,郑永刚又做了一个“疯狂”的决定。
1999年,郑永刚将杉杉股份总部迁往上海。当年5月,杉杉股份与鞍山热能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,共同投资成立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,研究起了锂离子电池材料。
如今看来,锂离子电池确实是一个好项目,但在1999年,它还只是一项鞍山热能研究所承担的国家课题。
很多人说郑永刚疯了,但他却嗅到了产业前沿的美妙气息,直言:“我不是科学家,不懂技术,但我能嗅到这将来是一个很好的东西。”
随着国际大牌涌入这片广阔的市场,在服装业的红海中,国民品牌何去何从?不如去寻找下一个具有爆发性和增长潜力的产业。
虽然跨行如隔山,杉杉却干得不错。作为国内首批进入锂离子电池材料市场的企业,杉杉股份从负极材料起步,并先后进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电解液领域,在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做到了世界领先。
也是从这时候,杉杉开启了多元化布局之路,从单一的服装企业,发展成为集科技、时尚、金融服务、城市综合体和贸易物流等产业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集群。
(三)
2007年,郑永刚宣布辞去杉杉股份董事长职务,将更多精力放在杉杉集团和杉杉控股身上。
当时也有人告诉媒体,郑永刚希望从杉杉股份具体的事务性管理中脱离开来,站在杉杉投资控股公司的高度进行全局性控制;另外也希望下面的人承担更多的责任,自己更多的是作为财务投资人的角色参与管理,在一些重大决策上发挥作用。
此后,杉杉也确实进行了大量的金融投资,不仅涉足银行和保险,还通过多家私募基金和创投公司进行着期货、股权投资、风险投资等业务。这期间的郑永刚在外界看来已经像是一位活跃的“投资家”。
郑永刚本人显然更喜欢其金融家的身份。“我没做过裁缝,我也不想做裁缝。人要不断进步,我希望我是从服装进来,从金融出去,我希望成为一个金融家。”
但如果以为他会以金融家的身份长期退居二线,你就错了。
2020年年底,已逾花甲之年的郑永刚再度出山,重新执掌杉杉股份,斥资超50亿元收购LG化学偏光片业务。
针对杉杉的二度转型,他曾这样回应:“偏光片这个(产业)不是我主动要转型的,不是我主动要去干的,是被动让我干成的事。我干过实业,搞过金融,也看到和我同一时代的部分企业家被淘汰了。选择跨界进军偏光片产业,也更多是遵循产业周期发展规律,希望让杉杉股份焕发出更蓬勃的生命力。”
他也意气风发地说:“这是我最后一战,我一定要做到很自豪,要有话语权和行业标准制定权。”
如今,在郑永刚谓之“最后一站”的偏光片业务上,杉杉股份旗下杉金光电2022年全球市场份额已达到29%,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32%,持续位列全球第一。
这“最后一战”是否已足够让他自豪,我们已经没有机会再问……
郑永刚曾梦想过要当一个将军。1971年在宁波码头,120个新兵离乡,郑永刚第一个举手说他愿意做班长。“当时的梦想是当将军。”
而如他所愿,业界对郑永刚的另一个称呼是“服装行业的巴顿将军”。他不负众望,在商海中战到了最后一刻。